湘春夜月 重至西泠
湘春夜月 重至西泠。近现代。陈方恪。 为梅花,天涯曾载愁归。渐换满眼芳情,都与浸春卮。一枕渡头清磬,送贺郎老矣,忍解相思。剩断弦离席,残妆怨粉,留点歌眉。极恨别后,参差旧约,迢递佳期。泪掩珠尘,长梦见、玉楼波暖,银烛春迷。东风欲谢,趁艳阳、重写乌丝。但恨处,算作吟遍了,沙边渚外,还有人知。
[近现代]:陈方恪
为梅花,天涯曾载愁归。渐换满眼芳情,都与浸春卮。
一枕渡头清磬,送贺郎老矣,忍解相思。剩断弦离席,残妆怨粉,留点歌眉。
极恨别后,参差旧约,迢递佳期。泪掩珠尘,长梦见、玉楼波暖,银烛春迷。
东风欲谢,趁艳阳、重写乌丝。但恨处,算作吟遍了,沙边渚外,还有人知。
為梅花,天涯曾載愁歸。漸換滿眼芳情,都與浸春卮。
一枕渡頭清磬,送賀郎老矣,忍解相思。剩斷弦離席,殘妝怨粉,留點歌眉。
極恨别後,參差舊約,迢遞佳期。淚掩珠塵,長夢見、玉樓波暖,銀燭春迷。
東風欲謝,趁豔陽、重寫烏絲。但恨處,算作吟遍了,沙邊渚外,還有人知。
唐代·陈方恪的简介
陈方恪(1891—1966)字彦通,斋号屯云阁、浩翠楼、鸾陂草堂。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陈三立第四子,陈寅恪弟,在家族中排行第七,故人又称其为“陈家老七”、“彦老七”。光绪十七年(1891)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。受家学影响,从小习诗词文章,传承散原老人文脉。师从陈锐、周大烈、王伯沆等名士,又得梁鼎芬、沈曾植、樊增祥、朱古微、郑文焯、陈衍、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,诗名在其兄陈衡恪、陈隆恪、陈寅恪之上。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,名士气派十足,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“金陵最后一个贵族”。
...〔
► 陈方恪的诗(135篇) 〕
宋代:
梅尧臣
汴渠溯复沿,自可见迟速。来时迟有粮,去恨速无谷。
有粮安计程,无谷不遑宿。霜高万物枯,源水缩溪谷。
汴渠溯複沿,自可見遲速。來時遲有糧,去恨速無谷。
有糧安計程,無谷不遑宿。霜高萬物枯,源水縮溪谷。
明代:
顾清
视不成形举目存,青灯一盏近黄昏。彭殇竟是谁分出,妄使瞿昙欲断恩。
視不成形舉目存,青燈一盞近黃昏。彭殇竟是誰分出,妄使瞿昙欲斷恩。
元代:
耶律楚材
乃祖开元柱石臣,云孙髣髴玉麒麟。从来德炙舆人口,此日恩沾圣世春。
欲草荐书学北海,未开东阁愧平津。而今且试调羹手,伫看沙堤继旧尘。
乃祖開元柱石臣,雲孫髣髴玉麒麟。從來德炙輿人口,此日恩沾聖世春。
欲草薦書學北海,未開東閣愧平津。而今且試調羹手,伫看沙堤繼舊塵。
明代:
郑岳
君去洞庭何处住,海门迢递接东瓯。湖田岁熟收粳稻,烟渚秋高弄钓舟。
漫说孔明无将略,早知若水是仙流。浮生万事何时尽,都把閒情付白鸥。
君去洞庭何處住,海門迢遞接東瓯。湖田歲熟收粳稻,煙渚秋高弄釣舟。
漫說孔明無将略,早知若水是仙流。浮生萬事何時盡,都把閒情付白鷗。